一、矫形固定器械行业概述
矫形固定器械是一类用于预防、矫正人体骨骼、关节或软组织畸形,以及在骨骼、关节损伤或术后恢复期提供稳定支撑、限制异常活动、促进损伤愈合的医疗器械。其设计需贴合人体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原理,材质多选用钛合金、不锈钢、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兼具生物相容性、强度与轻量化特性的材料,常见产品形态包括骨折固定用的接骨板、髓内钉、骨针,关节畸形矫正用的支具、矫形器,以及脊柱侧弯矫正用的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矫形器等。
二、矫形固定器械行业政策
近年来,为了推动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带动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快速发展,《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指出: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里管理等基础标准研制,健全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进医用机器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分子诊断技术等新兴领域医疗器械标准研制,完善高风险传染性疾病诊断、防护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相关报告:星空体育娱乐app下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矫形固定器械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矫形固定器械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金属板材、高分子材料、物相容性材料等;产业链下游为医疗结构、康复中心、终端用户等。
2、下游
矫形固定器械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肢体残疾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肢体残疾人数量约为2087.37万人,带动矫形固定机械行业需求上涨。
四、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需要使用矫形固定器械进行治疗和康复,为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来源。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自身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愿意接受矫形固定器械的治疗和辅助康复,从而推动了市场需求的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8.2亿元。
国内矫形固定器械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根据临床需求和患者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3D 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在矫形固定器械领域的应用,使得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精准度和舒适度,从而吸引了更多患者使用,推动了适配量的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矫形固定器械行业适配量118.1万个。
五、矫形固定器械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可孚医疗、威高骨科、尚美医疗等企业,第二梯队为格林彩虹、简单医疗等企业;第三梯队为联影智融、迪克医疗等企业。
六、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发展
矫形固定器械将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术后康复的精准监控和个性化方案定制。例如智能膝关节系统可实时监测患者运动数据并进行反馈调整,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2、个性化定制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患者个体解剖特征量身定做矫形固定器械成为可能,这种精准匹配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舒适度,如根据患者骨骼结构定制的个性化假体。
3、材料创新
碳纤维复合材料、生物陶瓷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将使矫形固定器械更轻便、耐用,同时兼具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减轻患者负担,提高产品性能。
星空体育娱乐app下载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矫形固定器械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星空体育娱乐app下载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矫形固定器械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